唉,抄袭“抄”掉了性命
本周武汉某高校有位读“研一”的研究生失踪半月后尸体漂浮东湖湖面。
该研究生自上月底发现一些同学看他的眼神有点异样,几天后系里领导找到他,询问其一篇论文的写作过程,并告知论文的主要观点与学术界一知名教授的论文雷同,该教授已与学校联系,要求学校查处此事......
3月初该研究生失踪,3月19日警方尸检确任该研究生系自杀,自杀原因与其涉嫌抄袭论文被原作者及校方追究而不堪承受舆论压力有关。数天后该悲剧被媒体披露。
唉,真叫不值啊!论文抄袭居然“抄”掉了自己性命。如今这世道,论文有学术含金量的极少。中国目前每年发表的论文总量世界第一,但其中的“垃圾文字”也是世界第一。
我孩子也在读研,因而我知晓,无论读硕抑或博,都须在就读期间在国内二级或一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若干篇专业论文,否则,即便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当事人也一时领不到学位证。
可怜天下读研人----研究生培养在中国形同流水线生产,而总量有限的学术期刊势必成为稀缺资源,于是乎,就算研究生论文能达到专业学术期刊的发表水准,那也形同于“僧多粥少”。
于是,学术期刊“放水”出“增刊”搞“创收”,而众研究生则掏钱发表所谓研究成果。学校及导师睁眼闭眼装作不知晓。久而久之,酿出喜与悲两重效应:喜剧效应是,研究生因在校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顺利获取硕士或博士学位,学校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功德圆满,堕落的学术期刊乐滋滋数钞票;悲剧后果是,研究生、导师、学校、学术期刊乃至全社会均徒有虚名,糟蹋了纳税人的血汗钱,败坏了学术和教育的名声。
而既想完成论文考核指标又不想花钱买版面发表论文者、抑或付不出版面费者,自然会走抄袭甚至剽窃真正有质量的学术论文之捷径。当这样的恶例成为普遍的心照不宣,个别研究生们所感染的“抄袭病毒”自会蔓延开来。
取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抄袭等作关键词,进入百度“度”一下,跳出来的页面达七位数;
取导师、剽窃、研究生、论文作关键词一“度”,导师剽窃研究生或弟子论文或其它研究成果的页面超过五位数;
取研究生、论文、抄袭作关键词一“度”,研究生抄袭学者研究成果、抄袭师兄师姐论文、同学之间互相抄袭的页面超过四位数;
取研究生、论文抄袭、处罚作关键词一“度”,研究生因东窗事发而被学校开除学藉、勒令退学的页面超过三位数。被处罚的既有重点高校、研究机构、地方院校在读硕研和博研,也有军队院校在读硕研和博研;
教育、学术、人才培养、急功近利、功名利碌之大环境不变,体制弊端再不痛下决心作“大手术”切除,因学术品行不端东窗事发的研究生,选择自杀肯定大有后来者。
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度“度”出来的页面数据为人们提供了分析工具:为人师表的群体学术道德不彰,弟子们的学术道德何以能彰?整个中华大地,从庙堂到江湖,从学术道德至天地良心,早已不存一方净土。
这是谁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整体悲哀。消解悲哀,目前没有解药。此乃大悲大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交流,欢迎评论